Nature 中文摘要 | 18 June 2015
摘要:Nature Volume 522 Number 7556,18 June 2015
Pacific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s and their roles in climate
太平洋西边界流及其在气候中的作用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2/n7556/full/nature14504.html
太平洋西边界流和相关的赤道太平洋环流系统是首批被先驱海洋学家所研究的洋流。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和印尼贯穿流等过程中,这些洋流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却缺乏量化,如今已重新触发了人们的兴趣。科学家已经在持续不断地努力,试图理解赤道太平洋的热质平衡,以及它和温室气体诱发的气候变化相关的可能变化。只有协调的国际合作才能缩小观测、理论及技术层面的差距,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解决这些难题。
Multiple complexation of CO and related ligands to a main-group element
主族元素与CO及相关配体形成多种新奇配合物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2/n7556/full/nature14489.html
单个原子或分子碎片与多个一氧化碳(CO)分子结合形成多羰基配合物的能力,是过渡金属的重要特征。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对工业界非常重要,它们可以出现在很多酶的天然活性位点(如氢化酶),是颇具潜力的药物,甚至存在于星际尘埃云中。化学家已经制备出大量过渡金属多羰基配合物,但至今还没有文章报道过主族元素能与多当量CO直接反应生成稳定的多羰基配合物。本文合成了亚硼基二羰基配合物,这是第一个由CO制备的主族元素多羰基配合物,该化合物在潮湿空气中能稳定存在。合成策略是用配体将亚硼基从过渡金属配合物上释放出来,广泛适用,制备了多种前所未见的单价硼路易斯碱配合物。CO的光解释放及相继发生的分子内碳-碳键活化证明这些化合物与传统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很类似。
An enigmatic plant-eating theropod from the Late Jurassic period of Chile
智利侏罗纪晚期一种神奇的植食性兽脚类恐龙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2/n7556/full/nature14307.html
兽脚类恐龙是多数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中占统治地位的掠食者。目前认为,早期兽脚类的演化是一个不同食肉且善奔跑类群的多样化过程,而植食性的获得以及善奔跑适应特征的消失则发生在晚很多的虚骨龙类中。然而,在智利上侏罗统新发现的一种神奇的基干坚尾龙类对这一理论发起了挑战。新恐龙发现于Aysén地区,是智利南部(卡雷拉将军, General Carrera Lake)上侏罗统Toqui组的一个化石点。该化石点出产了大量精美的立体保存的小型初龙类(archosaurs)骨架。在此发现了数个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智利龙(Chilesaurus)个体,以及相对不那么丰富的基干鳄形类(crocodyliforms),和一些蜥脚类(梁龙类和巨龙类)的化石碎片。
Activating positive memory engrams suppresses depression-like behaviour
激活积极记忆痕迹可抑制抑郁类行为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2/n7556/full/nature14514.html
压力是一种强大的环境风险因素,可造成多种行为异常,包括焦虑和情绪障碍等等。动物模型可以用来表现长期慢性压力能够引起的行为损伤,包括动机匮乏、对行为挑战的异常反应以及快感缺乏(anhedonia)等。实验效果虽有限,但数据可以量化。尽管足以支撑行为改善的神经基础仍然大部分未知,但海马体一直被认为可以消极地调节压力反应并参与压力诱发损伤中有关认知和记忆的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光基因学方法重新激活了在过去的积极经历中活跃的齿状回细胞(dentate gyrus cells),迅速扭转了小鼠身上由压力诱发的抑郁相关行为。我们对小鼠进行了全脑范围的组织学检查,再加上药理学实验的和定点投射的光基因阻断实验(projection-specific optogenetic blockade experiment),识别出海马体-杏仁体-伏隔核通路中的谷氨酸能活动(glutamatergic activity)为导致上述迅速行为扭转的候选回路。最终,长期地重新激活与积极记忆有关的海马体细胞导致了压力诱发的行为异常得到扭转,并且在光刺激以外的时间点上也出现了神经形成。综合来看,我们的数据表明人为地激活积极记忆足以抑制抑郁类行为,并指出齿状回痕迹细胞可作为干预适应不良行为状态的潜在治疗节点。
(来自nature.com。翻译:高睿、颜磊、江左其杲、张鹤;审校:丁家琦、程孙雪子)
相关文章
- Nature论文导读 11162017-12-05 16:24:16
- Nature论文导读 11092017-11-20 09:54:50
- Nature论文导读 11022017-11-14 11:33:15
- Nature论文导读 10262017-11-06 10:37:41
- Nature论文导读 10192017-10-30 14:55:00
- 热门文章
- 2015/06/01 读完这篇文章,再决定做不做博后
- 2015/04/15 Nature上“一分钟充满电”的超级铝
- 2015/04/02 nature中文摘要 2015.3.26
- 2015/04/20 神经科学:电子游戏似乎会改变大
- 2015/04/15 nature中文摘要 2015.4.9
- 2016/03/01 Nature 中文摘要 | 18 June 2015
- 2015/04/10 nature中文摘要 2015.4.2
- 2015/04/13 新研究引发化学周期表位置之争
- 2016/10/12 Nature 中文摘要 | 28 July 2016
- 2015/06/01 科学家发明“制毒酵母”:“黑科